好啦!對某些人來說,22 吋或許沒有多大,但對長期使用 17 吋 CRT + 電視盒看電視的我來說,可是有長足的增長。
之前 17 吋 CRT 有點問題,就在思考要不要買 19 吋 LCD 來代替,沒想到被我弄一弄 17 吋的 CRT 又撐了下來,這一撐又是一年多,最近終於 22 吋掉到八千左右,以 LCD 來說已經到了低點,再低又要淘汰或停產了,所以說服自己狠狠的刷了一台回家!
目前我的 PC 與電視是相鄰而置,加上我的顯示卡是 D-SUB + DVI-D 雙輸出,所以我很容易的可以使用雙螢幕作業,DVI-D 給 19 吋寬螢幕用,而 D-SUB 轉到電視盒(目前接 22 吋寬螢幕),平常可以看電視,用 PC 放電影時,又可以很方便的輸出到電視盒,享受大視野的電影!
以看電視來說 22 吋其實算小,但已經可以完整的顯示兩張 A4,所以小房間內使用已經很滿足...
Philips 220EW8FB 22吋寬螢幕
重點規格:
亮度:300 cd/m^(2)
對比值:1000:1
視角:160^(o) (H) / 160^(o) (V), @ C/R > 10
反應時間:5 ms
最高解析度:1680 x 1050 (60Hz)
畫面長寬比率:16:10
介面:D-SUB(支援數位 DVI-D / HDCP)
目前分類:敗家有理 (11)
- Jan 18 Fri 2008 13:47
大螢幕大視野-Philips 220EW8FB 22吋寬螢幕
- Jan 08 Tue 2008 00:49
攜帶型 USB 充電器-充電豆腐
現代人的隨身電子設備越來越多(手機、PDA、MP3、GPS、數位相機、NB、掌上遊樂器....),而充電器大都無法共用,導致出門時常常需要帶很多的充電器,還好有一些廠商開始注意到這一點,漸漸的以 Mini USB 來當作充電接頭介面(這樣當然大大提高的通用性)!
不過這些隨廠附贈的 USB 充電器,都很不適合攜帶,插頭外凸,還有常常捲一起打結的線頭!於是喜歡簡潔的我,就在網路上找到一款相當不錯的 USB 充電器。
這個 USB 充電器的暱稱是充電豆腐,白色主體形狀方方正正,長的跟豆腐一樣,是士林電機所出品(士電在充電電池、充電器上也是排行前幾名的大廠,所以品質有一定的可靠度)!
外包裝是個圓形的透明外殼,廠商還貼心的附上刀插,準備開動了.....
- Oct 12 Fri 2007 00:17
便宜實用的 NDSL 專用包(150 元)
NDSL 已經買了一陣子了,也在網上找了很多 NDSL 專用包,但除了貴...還是貴!
明明就是滿普通的包包,只要掛上 NDSL 專用,300~500 都有人賣,不論是硬殼包或軟袋包,這樣的價錢好像是公定起價!
而且有些還會強調說,如果加裝保護殼會放不下......(我就是有裝保護殼)
但皇天不負有心人,昨天居然在逛佳樂福的時候,不小心看到了這個包包,更重要的是訂價 150 元!
哈!真的是合理的價錢,當然二話不說,抓了一個黑色版(另外還有藍色、灰色的版本)~~
原本還擔心,這樣的價錢下,會不會很難用,回家一試,真的是很棒,值得推薦給大家!
廢話不多說,看圖見真章~~
不要看到價錢 150 元,就看不起它~~
這可是日本貨啊!背後可以看到是東京的地址!
這裡還有廠商的產品介紹網址 http://www.ugame.jp/products/dslite/nslp-002.htm
- Jul 11 Wed 2007 23:39
電腦塗鴉的利器-P-Active XP-8060B/WT繪圖版

從小就喜歡亂塗鴉,尤其是以前唸書的時候,常常都會在課本上,亂畫一點東西!
所以當看到電腦上,可以用繪圖版來塗鴉的時候,就夢寐以求的希望擁有一塊,可惜繪圖版一直是高單價的奢侈品,對於收入微薄的我來說,真的很不容易敗下手!
在眾多品牌的繪圖版中,以 WACOM 的品牌最大,也是最貴的!規格稍微好一點的沒有七八千是買不到的~~
其次就是今天要介紹的 P-ACTIVE(XP-PEN) ,先來看看幾個重點規格!
P-Active XP-8060B/WT
◎有效工作區域 : 6.0" x 8.0" (工作區域夠大,相對的可以繪圖的細節也更精細,所以一般建議至少要 4x5 以上)
◎筆壓感值 : 1024 階 (壓感更是重要,可以表現出筆觸的,濃淡、強弱、粗細、甚至是密度,WACOM 高階版本才會有 1024 階,一般普及版只有 512 階)
◎無線筆電壓 : DC1.5V 4號電池一顆
◎無線筆電池壽命 : 5000小時 (這點就輸給 WACOM 了,WACOM 提供的是免電池的設計,不過也因為它是一種專利,不能仿效!但話說回來,一顆電池可以用 5000 小時,也夠久了,另外有人考慮到會不回很重,我實際用過之後覺得,是沒有什麼感覺!)
◎傳輸介面 : USB (這個沒什麼特別,但我卻發現一件怪事,透過 USB HUB 連接繪圖版,筆尖會變成雙擊,也就是點一下變兩下,害我一度以為,是繪圖筆故障,後來直接接上主機板的 USB PORT 之後,一切就正常了!)
再來說到另一個重點「價錢」,這次入手價格為 3690 元,PCHOME 還要賣 4299 元,還有值得一提的是,與之同等級的 WACOM Intuos 3 數位繪圖板(6X8),至少要 8000~10000 元,才買的到,天阿!敗家之路多坎坷!
使用後的效果相當不錯,在 PhotoShop、PhotoImpact、Corel Painter、Pixia,分別都試用過,已經接近真實用筆畫圖的感覺,稍加時日之後,應該會越用越上手!
有機會再把畫的東西給大家看看吧!
附送原廠專用收納保護袋(就是黑色那個...),包裝盒是有點陽春,不過如果省下的錢回饋給消費者,那就很值得!
內容物:繪圖版、電磁感應式滑鼠(用不太到)、繪圖筆、筆心x3、換筆心工具、驅動程式、附贈軟體
- Jan 08 Mon 2007 13:35
老舊硬碟新生命-USB轉IDE

其實看這個產品滿久了,但一直沒有行動!
主要是因為價錢,大部分都要 500 元左右(敗不下手),這次終於等到特價,等於是就給了自己一個正當的敗家藉口!
一般來說我們的電腦頂多提供 4 個 IDE 介面(其實是滿夠的),但是因為硬碟越換越大,最後導致舊的硬碟被新的硬碟取代,這時 4 個 IDE 就不夠了,像我手邊至少還有 5 個舊硬碟!
舊的硬碟丟掉可惜,拍賣沒人要(也不划算),雖然之前用過抽取盒來替換,但每次更換都要重新開機,總是不方便!
終於 USB 轉 IDE 的商品出現,解決了一部份的問題,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即插即用(2000/XP 不需要驅動程式),無論是硬碟或光碟機,只要是 IDE 介面都可以透過 USB 連上電腦,更意味著只要你多買幾條,所有的老硬碟掛上去都不是問題了!
說的天花亂墜,那有沒有缺點呢?事實上產品說明上的確有提到,部分品牌的老舊硬碟,會有相容性問題!
實際使用之後發現,的確有部分的老舊硬碟抓不到,手邊有一個 Seagate 4G 和一個 Seagate 8G 就抓不到!幸好 Seagate 20G 的沒問題,不然可就白花錢了,這麼高的不相容率,沒想到我這麼幸運吧!
另外,它還需要拖一個大大的變壓器當作電源,這有點纍贅,不便於攜帶!
總之這是個不錯的擴充方式,但購買時也要有相容性問題的心理準備!
產品特性:
●單鍵備份功能 (需搭配軟體使用, 可先設定路徑後輕鬆備份)
●介面:IDE USB2.0
●可連接IDE 40/44 PIN 裝置
●附2.0安培變壓器
●獨立電源開關
產品規格:
●支援作業系統:Window98SE/ME/2000/XP作業軟體&MAC OS 8.6及以上版本
●連接方式:USB 2.0
●電源供應:外接變壓器 輸出:5V/12V 輸入:100~240V/50~60Hz
●產品顏色:黑色
●產品尺寸:69x36.5x10mm
●商品毛重:150 公克
●保固期限和範圍:一年
- Nov 17 Fri 2006 17:46
老螢幕新利用-圓剛類比電視盒

說到電視盒的使用,那可要追塑到我當兵的時候了!
記得當時我在台東當兵,職稱資訊士,主要業務是傳送一些資料給總部!
當時我一個人管一間資訊室,電腦配備算是滿陽春的,要打個電動也很辛苦!
但所幸螢幕是彩色的,所以我自己買了一個電視盒,偷偷拉一條天線進資訊室,如此一來我的螢幕也可以看看電視,只要一切換就可以回到電腦畫面,一物兩用途!
退伍之後,這台好用的東西當然繼續沿用,一直到現在都還在服役中,當時的電視盒名稱叫 SMART ,品牌已經忘記了!
但因為工作的關係我自己到了外地租房子,才買了第二台 Sanyo 的電視盒,這第二台算一算也差不多五年了,最近大概看個各把小時後,螢幕就突然消失,起初以為是老螢幕掛了,但左右測試之後才發現是電視盒問題!
所以上網找了找,發現現在幾乎都是數位電視盒比較多,價格在 2500 ~ 3500 左右,跟我當初買差不多!
但我現在住的大樓就有提供免費數位頻道,加上一般很多都是用有線電視,所以我決定還是類比電視盒比較符合我的需求!
挑了許久選定了圓剛的銀色風暴,算起來這台功能比較陽春,現在新的電視盒大多有結合桌面顯示,或是子螢幕顯示,但我根本就是直接給電視盒一個老螢幕,電腦用的是 LCD 寬螢幕,所以對我來說這台功能剛剛好,價位在 1700 左右!
算一算花的錢不多,就可以利用舊螢幕看電視,相當划算,這也算是敗家有理吧!
有興趣的朋友,可以繼續閱讀商品詳細介紹!
- Oct 19 Thu 2006 11:06
RICOH Caplio R4 (7.1x 光學變焦實拍)

說到這 7.1x 光學變焦,這可是小巧隨身機裡面無人可比(應該說無"機"可比),這也是當初相中 R4 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到底這 7.1x 是如何算出來的,或許新手玩家可能跟我以前一樣,沒有特別去注意,這其實是從焦段變化去計算,如 R4 的焦段是 28mm ~ 200mm 相除之下即可得到 7.1 的數值,也就是所謂的 7.1 倍光學變焦!
當初考慮 R4 的時候,也對這 7.1x 心動不已,但卻找不到一個比較實際的拍攝例子,所以有鑑於此,在 R4 到手後,特別做了簡單的比較拍攝,希望給考慮 R4 或 R5 之後,相繼 7.1x 的 RICOH 相機,可以比較參考!
以下就看照片吧!為了 Blog 瀏覽,所以做了縮小!
相機設定為初始設定,沒有做特殊調整!
拍攝地點:永安漁港
- Sep 18 Mon 2006 14:25
小巧隨身型數位相機 RICOH Caplio R4

談這台相機之前,不得不先說一下,我的前一部數位相機 Nikon Coolpix 990(以下簡稱 990),算一算大約用了有 5 年了吧!
這 990 可說是一部相當不錯的相機,手動功能很強,拍攝的自由度高,成像清晰自然,是台不可多得的數位相機!
但為何要換呢?最主要的原因是 990 太大台了,每次出去玩都要背著它(最近正計畫出國玩,哈哈哈...),雖然比起 DSLR , 990 只能算是小 CASE,但還是常常因為懶得拿出來,而錯過一些精彩的畫面!
這次挑了好久才選定 RICOH Caplio R4(以下簡稱 R4) 這款相機,因為前一台 990 讓我對 Nikon 留下很好的印象,所以一直偏向愛好 Nikon 的 S5,不過 S5 沒有防守震,這防手震尤其需要在小巧的隨身機上面使用!以前的 990 拿起來穩定,但如果光線不夠還是很容易被手晃!
除了防手震問題,當然還有價位的考量,Canon Digital IXUS 800IS 也有不錯的防手震,但價位大約還在 14000 ~ 15000 左右,我對隨身機的定義大約是在 10000 以內,因為我的 990 還是可以用的,不想花太多錢!
另外 R4 吸引我的是 28mm 的廣角鏡,一直到 200mm 的 7.1X 光學變焦,這在幾款隨身機裡面可是無人可比!
開關機的速度也是隨身機的一大考量重點,R4 的開關機都差不多在 1 秒左右可以完成,對焦也很迅速,表現相當不錯!
由於相機的薄型化,小相機很難找到向 990 一樣可以使用一般三號電池,大部分都是專用的鋰電池,所以相機會不會很耗電也變的很重要,因為沒電了很難找替代電池!而 R4 的表現,在 CIPA 標準測試中充飽電可以拍 330 張,在隨身機裡面也算是相當出色!
外型雖然中規中矩,但也代表著耐看不退流行!因此最後下定決心拼了,相機剛到手不久,有機會再來聊聊使用心得!
或許有些老手會問 RICOH Caplio R5 不是 9 月中旬出嗎?為何不再等等..........
在我比較過 R5 與 R4 規格之後,覺得差別的地方不算多,加上 R5 剛上市,若要等到它降價......說不定 R6 又出了.....如此冤冤相報何時了,哈哈哈!
- Sep 06 Wed 2006 12:07
常用電腦嗎?你也有必要換一張舒服的電腦椅!

你一天有多少時間是坐在電腦桌前面?五個小時、八個小時、十個小時?
算一算你就會發現一張好的椅子,是多麼重要!
剛好最近電腦椅的椅背開口笑,所以到網路上找一找看有沒有適合的電腦椅!
一般的電腦椅在 500~1000 之間,大多是布麵包附,可以升降,附帶輪子!
但布面的椅墊,久座容易發熱,爾且椅背大多都是短型,連肩膀都靠不到,更甭提靠頭!
所以在挑選的時候就鎖定,椅墊透氣,長背型靠背,作為目標!
這張其實比較像是辦公椅(其實電腦椅跟辦公椅都差不多!)
特點:
● 座墊、椅背都是扁形條狀彈線組成,彈性、透氣度當然沒話說!
● 椅背加長,就算在電腦前看電影也可以舒服的躺著了!
● 升降裝置,跟一般的電腦椅相差不多!
● 靠背無段式調整,也就是說要躺什麼角度都沒問題!
● 整張椅子還可以彈性後躺,就像坐搖搖椅一樣!
● 大型五爪滾輪,後躺也不用擔心會跌倒!
價格在 2000~2500 左右,雖然比一般電腦椅貴,但想想一天要在椅子上的時間,買一張好一點的椅子還是有必要的!
當然如果能多多活動,還是不要一直坐在椅子上,這樣才是健康之道!(不過通常是坐下去就忘了要起來!)
- Jul 21 Fri 2006 09:25
搭配寬螢幕的低價顯示卡

有了 19 吋寬螢幕 LCD 之後,當然需要一塊稍微像樣的顯示卡,來替補我那古董級的 GF4 MX440 的位置...
左看右看好一點的顯示卡,約莫要到六千以上,如果再注重一下品牌又添個一兩千,這幾乎是又要一台 LCD 的價錢了,敗家的路真不好走!
會選 ATI 9550 是因為我原來的主機板,只能支援 AGP 4X ,賣太好也是浪費,再者以前都用 nVIDIA 的產品,這回想換換口味,所以折衷找了這一片比較平價的產品,花費在兩千五左右!
說到為何寬螢幕必須要好一點的顯示卡,其實重點在於解析度,19 吋寬螢幕的最佳顯示解析度為 1440*900,如果顯示卡沒有支援此一解析度,那顯示器本身即會用模擬的方式,以達到完整顯示,但 LCD 並非傳統 CRT , LCD 的每一條線都是固定的,所以如果用模擬的方式,就會在一些細微的地方看出差異,其次當然是為了 Digital Visual Interface(DVI 介面),不但增加了速度,還可提高畫質,減少失真,敗家的理由,都是為了發揮 LCD 的最高效能!
- Jul 20 Thu 2006 09:19
寬螢幕的迷思?

如果你正在考慮換螢幕,那你一定會發現,寬螢幕的機型已經漸漸打入這個市場!
事實上,幾年前電視也流行過寬螢幕,當時的比例以 16:9 為主,但似乎沒有流行起來,畢竟當時打著寬螢幕的機種,要價不斐,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的!
現在這股趨勢,流行到了電腦螢幕,比例變成了 16:10 稍微縮小了與傳統 4:3 的差距,適應上也不較容易!
其實想換液晶 LCD 已經很久了,但遲遲看不到符合的機種,規格符合的價錢太高,便宜的機種擔心規格不足!
直到這波 19 吋寬螢幕下降到了八千以下的門檻,終於鼓足勇氣,勇敢的刷了一台!
一般主打寬螢幕的台詞,不外乎是符合人體視覺、久看不累....
這點這裡姑且不談,因為我也不知如何證明!
但從看電影的角度來說,到底有多少實質意義呢?
這裡用圖片來讓大家比較比較吧!